[前言]
前阵子公司开会,一位最近加入的同事建议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在Marketing方面体现一些情怀,因为我们做的事情是引领行业、可以帮助很多从业者的。我只能感叹说:其实,我们过去是挺有情怀的,曾经也是文青一枚,只不过太忙了,把码字儿的情怀搁一边儿了。
查了一下《运输进化论》,上一篇文章写于2014年9月5日,整整11个月没动过笔了。过去这11个月,经历了很多事情:
• 融资2轮
• 办公室搬迁1次
• 员工从14个增长到现在94个
• 月订单量增长300%+
• 客户数量增长300%
• 快乐并确确实实的“痛”着:快速增长同时带来的某种“撕裂”感
不过,唯有经历,才能深刻。此时此刻再动笔,可能会有更多的亲身体会和感悟和业内朋友分享。还有,我们公司实施了“高大上”的OKR,我默默的把重新动笔码字儿放入了我的个人“非签署版”OKR,决定过了就得实施。
今天当天高铁往返京沪,开了一个很爽的会议,回程看《万历十五年》换脑的时候,脑子里面纠结了1分钟,开始动手,听着《平凡之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久违的感觉。
[正文]
话说今年互联网+这个前缀词出来的时候,我开始是撇撇嘴的,颇不以为然,因为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造传统运输是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着手做,2013年1月份就正式产品上线并向市场推广的。但转念一想也有一宗最大的好处,就是以前遇到别人问我们干什么的,总得解释半天,别人还未必能理解,现在好了,当非业内专业人士问的时候,我就可以回复:我们做互联网+运输的。估计别人懂也好、不懂也好,哼哼哈哈也就过去了,总理都说了,谁还好意思说自己不懂互联网+,看是玩笑话,实际却是我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2013-2015:互联网+运输的冰火九重天
2013年初,当我们开始面对市场,包括客户、朋友、VC去宣讲oTMS是如何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帮助改造传统运输产业的时候,应者寥寥,除了诸多无奈的问题,还有一些善意的微笑。。。
2014年下半年开始,发现市场不对劲儿了,互联网恨不得在一夜之间颠覆传统物流业,一时喧嚣、好不热闹。
2015年,市场依然热闹,互联网+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的同时,更多人开始理性思考、理性执行、理性接受,我们看到互联网+运输的思想开始深入甲方货主和物流公司的心,因为在运输这个长链条中,上游本就是最难被打动的部分,但是他们也是整个链条最关键和最需要被打动的部分。
2015年,oTMS客户数量增长迅速,而且迅速签了很多大型企业,我发现客户已经不用我们去教育了,他们自己已经完成了互联网+运输的自我教育,他们来就是奔着能够连接全链条、直到司机和收货人来的,比如很有代表性的上海医药和松下电器,司机App使用率非常高,整体平均在80%-100%之间,而且效果很好,如果加上其他几家目前还不方便透露名称的大型公司,这种变化让我觉得欢欣鼓舞,这才是市场的春天。
不变初心,互联网+运输一路走来
还记得2014年初《运输进化论》一篇早期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改善不取代,进化不革命。这个观点,从2011年oTMS设计之初,到如今,从未改变、我们仍然坚信。我认为oTMS的创业路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变初心”,oTMS的业务模式、方法论从开始到现在从未变过,在内部几次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上,我分享过一页ppt,就是oTMS的商业模式,这一页从我们天使轮融资、A轮到A+,就压根儿没变没换过,尽管在很多执行细节上一直在各种快速微调(这就是为什么开篇会写“撕裂”感),但是,大方向从未变过。
互联网+运输的前世:互联网和运输是天生一对
其实,互联网和运输的相互结合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但所有这些算不上互联网和运输的化学作用,只能用“上网”来描述概括,距离“天生一对”的境界相差十万八千里。象各种类似信息黄页的车货匹配网站,具体就不讲了,在《运输进化论》2014年初的一篇文章里面我们也有大概的提过。
这种情况直到互联网进入企业服务领域,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云计算、SaaS模式被企业所接受才开始改变,大概可以从2013年算起。
云计算或者说SaaS这种模式(背后必然是云计算)对于企业IT是一个极其颠覆的事儿。SaaS充分发挥了“长尾理论”中的若干原则,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依靠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快速实施等等把传统企业级信息系统拉下神坛,换句话说:过去5%的企业能用的技术,现在普天同庆,剩下95%的企业可以有机会去享受了。
那么,这种变化,关运输什么事儿?为什么说互联网和运输是天生一对?
因为运输本质上还是企业的事儿,是B2B的活儿。尤其中国的运输,市场结构如下:货主-物流公司-运输公司/专线-司机-收货人,其中有这么几个关键因素:
1、多级外包的市场机构不会变:上面的结构中,中间多几层、少几层,但是不会象快递那样,若干公司就可以统治市场。意味着运输结果的好坏,更取决于不同外包企业之间的协同。这就需要企业之间的连接、而且是多级连接。
2、B2B运输不同于打车软件,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业规律和业务逻辑:运输更不会象其他2C的互联网一样,指望干掉所有中间层的,最先别干掉的反而可能是自己。只有尊重行业规律和业务逻辑,企业之间的跨越多级协同工作才称为可能。并不是说这个市场结构不会变,很有可能会少掉那么1层、2层,但这属于价值的转移,人少了,活儿不会少。举例而言,大中型货主基本不可能对接专线和司机,你能想象一个发全国几百上千条路线的甲方货主,去面对几百家专线或者千万司机吗?有的物流公司有可能跨国专线,直接对接司机,前提是他有足够货物给司机、有能力管控司机、能够更灵活快速的支付资金。
简单来说,互联网是唯一能够低成本、低门槛、灵活的连接不同企业进行协同的技术,而中国的运输执行中最重要最挑战的部分,正好是去解决不同企业间的协同。在企业领域,互联网普及之前,多级外包链条中的运输执行是个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企业TMS方式,不但劳而无功,还会招到下游承运商的抵制和不配合,因为传统IT方式没有保证他们的利益。
互联网+运输的今生:经济下行环境下的逆生长
前段时间,和国内一家著名IT咨询公司的朋友吃饭,他们的客户主要以国内的大中型企业为主,他们大部分的客户都承受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有个别公司的销售甚至腰斩,去年80亿,今年预测下来只能40-50亿,但是这家咨询公司的业务却增长强劲,YTD收入是去年的2倍,原因是这些客户没有预算去购买ERP这样的传统IT解决方案了,但是都来找他们咨询怎么利用互联网+进行转型了。
这不是笑话,是真事儿。尽管我们有7%的GDP增长,但是坦白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更多看到的自身的发展放缓。以往经济下行,物流必受影响,因为货物量少了。但是,越是非繁荣阶段,越是企业转型的好时机,因为有莫大的动力。所以,某种程度上,对于互联网+运输而言,繁荣始于2015,暂且称之为今生吧。
1. 经济增长放缓,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物流,而互联网技术将是物流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
很明显,经济的增速确实在放缓,昨天看微信一篇文章,引用自福布斯,谈的就是诸多外企在华业绩下滑,IBM营收-25%,Yum总销售收入-4%,Simens当季销售额同比-8%,AB Inbev销售量同比-6.5%,Philips宣称新订单减少,大众、通用预测同比2014会下滑。。。个人感觉,未来中国市场上每年都能轻易实现百分之几十的增长越来越难,大家看近年来的快消、汽车这种大消费产业就知道了。以往企业单纯靠销售的强势增长就可以拉动企业整体增长的时代,没人会在意物流运输价格贵一点、服务乱一点、客户体验差一点,但是现在不同了,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企业要想转型,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是唯一的选择,而这个过程,企业会越来越重视后端的物流、运输,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云计算,会成为企业IT越来越主流的选择。
2. 客户体验为王:B2C倒逼B2B物流进化
尽管大部分企业的销售主要来源依然是B2B,但是越来越多企业把B2C放在了异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尽管B2C和B2B有完全不同的订单结构和物流特点,但是业务部门往往会简单直接的问物流部门:为什么京东、天猫上能做到,我们的物流做不到?听者无奈,说者不管,因为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前端市场也在变。即使是工业品、即使是500强,你能想象经销商的订单会越来越小到也象电商订单吗?事实上,这些都正在发生着。所以,后端物流必然得变,要迎着前端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未来终端客户体验会越来越重要,同时还要持续面临成本降低的压力。甲方货主一旦朝着这个方向开始变,那么为物流企业指明的方向就很明确了,谁能最先满足客户变化后的需求,谁就最有先机进一步发展。
末了,互联网+运输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前世不长,今生刚刚开始,我们都是行者,一路向前、一起探索。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罗戈网立场
-END-
农夫山泉23-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岗位
5145 阅读益海嘉里(金龙鱼)2025校招供应链、物流储备生
4548 阅读顺丰社招运营经理;B端销售;仓储管理经理;支付业务负责人;客户管理岗等
4509 阅读特斯拉智能制造校招专项:24-25届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4387 阅读盒马社招运输经理;店仓管理专员;仓储业务物资管理高级专员;店仓经理
4264 阅读京东社招项目运营岗;客户体验分析;配送运营岗;客户经理岗;营业部负责人岗
4265 阅读华润啤酒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管培生
4082 阅读曼伦2025校招供应链物流岗位
3942 阅读亚马逊全球物流团队「物流销售岗位」热招中
3823 阅读KK集团2025届全球校园招聘供应链岗位
377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