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漠视风险,正在拖垮物流企业

[罗戈导读]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发生时的“补救措施”,更是一种贯穿物流企业运营全过程的战略意识。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物流企业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的挑战。

然而,一些物流企业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风险,而是选择漠视,甚至认为风险“离自己很远”。

但历史经验和现实反复证明,企业的衰败往往始于对风险的无知与轻视。 

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发生时的“补救措施”,更是一种贯穿物流企业运营全过程的战略意识。

0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物流企业最常遭遇的危机,但往往也是最被轻视的一环。

当市场环境处于稳定时,一些人会产生误判,认为“市场永远会繁荣”,却忽略了市场的周期性和多变性。一旦外界环境剧烈波动,这些物流企业就如同缺乏备胎的汽车,一头扎进破产或衰败的泥潭。

1.1行业周期性风险

物流行业是一个严重依赖国内外贸易的领域,其繁荣与否直接受到经济周期和贸易环境的影响。如果物流企业没有对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保持足够的警觉性,很可能会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

很多物流企业习惯了国际物流的高利润,忽略了经济衰退期国际贸易量的骤减,比如中美贸易战、疫情中物流需求萎缩,直接造成了订单减少。

部分物流企业对跨境新的国家市场开发缺乏兴趣,却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传统单一市场,一旦这些市场发生波动(如突发限制政策或地缘冲突),往往措手不及。

市场走向小批量、多频次,但物流企业仍然依赖大批量订单配置各种资源,错过碎片化和专业化物流需求所带来的机会。

1.2激烈竞争中的“温水煮青蛙”

在物流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一些企业为了短期利益采取了降价策略,逐渐降低自身价值。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竞争方式,通常导致企业利润消耗殆尽,缺乏应对市场风险的资本:

部分物流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选择以过度折扣“圈住客户”,但忽略了服务升级与技术投资的需要,陷入低利润-弱服务的恶性循环,一旦市场环境恶化,这类企业很难翻身。

没有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核心服务能力,导致当行业巨头通过技术革新、生态圈整合等手段占据市场时,物流企业沦为“被挤压”的小角色。

忽视跨境电商冷链物流、高附加值产品等新兴市场的机遇,没有对市场未来热点进行预判和转型规划。

1.3如何有效应对市场风险

引入市场分析体系,建立对宏观经济贸易、市场需求变化的动态跟踪机制,避免因为盲目乐观而忽视市场波动。

针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拓展新兴市场,特别是具有增长性的国际物流区域(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RCEP成员市场)。

以技术赋能服务,在传统物流服务中融入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如数据支持的客户定制计划、智能报关、最后一公里配送等。

02 运营风险

物流企业的运营涉及仓库管理、干线运输、城市配送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复杂且多环节协同的过程。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漏洞,物流企业就可能因为“运营失灵”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从订单延误到数据泄露,从客户流失到供应链断裂。

但一些物流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往往对“小问题”选择漠视,没有察觉这些问题正悄然累积成致命隐患。

2.1“小问题”积少成多,酿成运营大祸

很多物流企业对运营流程缺乏精细管控,比如仓库收发货管理不严谨导致货物丢失,信息无法追溯,甚至因分拣打包失误造成客户投诉。

没有科学化的运输和资源配置,导致高峰期运输瘫痪、货物堆积,比如“旺季爆仓”或末端配送延迟等常常成为客户投诉的焦点问题。

面对突发事件,如订单暴增、运输车辆抛锚或自然灾害,物流企业没有应急方案,延误了最关键的“黄金时间”,使问题进一步恶化甚至扩大到全链条的“瘫痪”。

2.2数字化落后的“拖后腿”

不少物流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不足,未能搭建统一的管理系统,导致物流节点无法实时共享信息,延误对客户需求和问题的响应。

长期使用老化设备,不仅提升了能耗成本,还容易导致故障风险增加,间接拖延了物流周期,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未能有效分析运营中的历史数据,仅凭经验决策,一旦遇到异常情况可能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客户关系破裂。

2.3如何有效管理运营风险

将每个运营细节数据化、透明化,通过流程梳理和操作规范化,确保运营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通过智能化仓储管理和运输系统,实现货物数据的可视可控;搭建供应链信息平台,实时优化调度资源。

提前模拟物流突发事件的场景,制定应急预案,比如备用运输路线、临时外包方案等,确保在突发状况下能够快速响应,降低损失。

03 安全风险

在物流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安全风险是一种“看似小概率,却杀伤力极大”的问题,但它往往因低频率被忽略。

例如,货物遗失、车辆交通事故、客户信息泄露、仓库火灾等,不仅会让企业直接蒙受金额巨大的损失,还可能对品牌声誉造成难以挽回的打击。

但很多物流企业总认为“安全风险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直到灾难真正发生,才追悔莫及。

3.1 “灰犀牛”安全风险的累积隐患

一些物流企业对客户隐私与数据轻视,存在数据存储保护不当、内部员工泄露等问题,导致企业陷入法律纠纷和信任危机。

仓储管理不到位、运输过程缺乏监督,甚至装卸过程中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货物损失,直接侵害客户利益。

车辆日常维护、驾驶行为检查的缺乏,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尤其对于长途物流公司,一次重大事故足以拖垮企业。

违反环保法规,如车辆尾气排放超标处罚,或者不符合物流运输的法规要求,遭受罚款、限制经营等后果。

3.2安全文化的缺失

部分物流企业负责人只关注眼前的业绩,忽视员工安全培训、基础设施维护和操作规范,最终酿成事故。

安全管理没有基层员工的积极配合,例如疏忽驾驶安全标准、设备操作失误,这些直接加大了安全风险。

为了省钱,不少物流企业减少对安全的投入,不合规操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3如何降低与规避安全风险

制定从仓库到运输再到客户交付的闭环安全管理机制,对每一步的潜在安全漏洞进行排查并制定应对措施。

采用区块链技术对物流链条信息加密,避免客户信息泄露;使用IoT技术监控车辆运行,对货物状态实时追踪。

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普及,定期举办安全培训并强化操作标准化,同时确保员工获得合理激励,鼓励他们主动排查安全隐患。

写在最后

物流企业的运行并非孤立存在,它连接着生产、贸易与消费,也承载着无数经济体的命脉。

而风险,就是这条长链路中最不可忽视的暗礁。

无论是对市场风险的视若无睹,还是运营风险的重重疏漏,抑或是安全风险的长久漠视,这些“隐秘的漏洞”最终就像蝴蝶效应那样,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危机。

然而,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风险的漠视。风险管理是一种战略意识,是物流企业能够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长远发展的一项必备能力。

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解决危机的能力,更是预见危机、预判风险的远见。对高风险环境提前做好准备,物流企业方能逆境而行,赢得未来的市场竞争。

更多感悟,更多陪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物流国企普通员工,根本熬不到退休
下一篇:物流企业一把手的“三大禁忌”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活动/直播 更多

第4期丨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框架(GLEC)物流碳计算培训

  • 时间:2025-04-03 ~ 2025-04-28
  • 主办方:智慧货运中⼼、罗戈研究

¥:2480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5年3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