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杀出市场重围,以供应链提升产品力是必练“内功”
● 造品质壁垒,占用户心智
产业火不等于公司火,尤其当下预制菜还属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市场现状,要趁着好时期企业将品质的壁垒构造起来,毕竟品类是公共的,只有产品是自己的。尤其当前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评价都是同质化、口味复原不高等,这更给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提升方向。
要塑产品力,造品质壁垒,就需要从产品的风味、口味、质量、安全,甚至包装设计等方面入手。这些方面考验的是企业的市场洞察、产品研发的能力,但实质上还是供应链的问题。
从原材料的种类、保鲜程度,辅料的安全性,包材的样式、质量到仓配系统、温控系统等,都通过供应商的质量来体现。而质量的保证又反映在供应商的产品能力、协同能力、创新能力。
供应商的协同管理是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是塑造产品力的重要保证。在SKU多、供应链流程长,保鲜技术要求高下,人为管控供应商显然拉低效率,还增加成本。应用企企通数字化供应商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采供双方的业务协同。一方面,食品行业标准多,尤其预制菜的行业规范还在动态发展,在供应商的审查、准入资质标准也在变化,在数字化工具的支持下,能有效监控供应商的企业动态,筛查风险。另一方面,与供应商的联系贯通整个供应链,每个环节的数据都可作为考核供应商质量的指标。利用系统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模型,多维度评估供应商,完成供应商从准入、订单协同到优化、淘汰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设置严格的品控标准来提高供应商的质量,进而提升自身产品的水平。
企业要向上集成上游成本优势、制造优势的供应商,向下联动餐饮企业,打造企业自身的资源池,聚焦用户消费场景,构建差异化的产品矩阵,占据用户心智,再横向孵化新品类,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
● 标准化流程,保障食品安全
预制菜往往被贴上“不安全”的标签,认为无法看到背后的制作过程。但其实,标准化的流水线工厂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对比人为的生产制作,只要保证自动化流程、工厂的消杀、温控等物理环境、条件等的达标,不仅能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稳定产品的安全性,还能提高效率,以及随时跟踪溯源。
从源头的原材料采购开始,从生产地到工厂,从运输到检测入库,再到进入产品加工线,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自动化流程运作,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或污染,降低生产事故。
当前,预制菜还处在成长期,大家都有发力的机会。未来,随着更多资本的下场,预制菜供应链也将更加成熟,甚至谁能夺得更有韧性、强劲的供应链,才能傲立市场前头。智慧供应链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但这一步关乎产品力,关乎企业生死,是企业必须要迈出的。
玛氏中国|2025年度皇家宠物沈阳地区仓配一体服务遴选
2428 阅读百世越南与胡志明工贸厅达成战略合作,助力越南商品加速出海
1102 阅读罗戈研究院长潘永刚获聘成为中物联碳排放管理师职业能力等级认证项目专家
1053 阅读价格战致现金流枯竭?新能源行业反内卷打响
974 阅读美国加收海运船50万—150万美元特别费用,海运成本要暴涨多少?
984 阅读连续2年上榜!本来生活入选2025中国独角兽企业
953 阅读菜鸟推出适用于欧洲快递的自动分拣机,助力快递公司提效30%
961 阅读京东服务+/大件安装全品类招商陕西省招商
924 阅读最快六小时送达!德邦快递刷新服装批发市场履约标准
806 阅读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国家馆与物流服务在柬埔寨上线
78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