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移动机器人行业的2023年,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
移动机器人行业在政策、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都有精彩的表现。
这一年,多项重磅政策发布,年初《“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发布,宣告了顶层设计对机器人行业的关注。
在产品端,人形机器人热度席卷全年,不仅多家企业布局,还频频传出即将量产的消息;无人叉车渗透加速,上游零部件企业乘风而起,国产替代提速。技术创新,让中国智造力量焕发新的活力。
在市场端,出海成为新战场。无论是跟随客户海外工厂扩建的脚步,还是独自在外寻找新的机会,出海的进程已经势不可挡。
在相关企业纷纷拓展企业新的增长曲线时,“移动机器人”这个极具科技属性和想象空间的行业也备受青睐,小米、华为、字节跳动、网易、美团等科技巨头纷纷跨行机器人。2023年的移动机器人市场显得格外热闹。
挑战犹在。尽管这一年来,新的技术与产品,新的市场与机会,让我们感受到移动机器人领域未来可期。但当前企业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相比起2022年,今年移动机器人市场的融资并不乐观,早期融资减少,活力下降。与此同时,订单难、回款难等情况,也让部分移动机器人企业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
总体而言,2023年,是一个精彩的年份,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今年行业的十大关键词。
01
政策端齐发力
2023年来,多项重磅产业支持政策接连投入国内机器人市场。
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等目标后。随后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河北、东莞等地,都陆续出台了针对机器人产业出台了具体政策,重点内容包括构建机器人产业集群、提升机器人产业链能力,推进核心零部件发展,深挖机器人成熟、新兴和潜在应用场景等。
上海提出要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北京提出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来自政策端的集中发力,是推动中国移动机器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02
出海进程加速
过去两年, 是中国移动机器人大举进军海外的两年。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2022年中国企业移动机器人出口数量近1.9万台,订单额占比首次突破25%,达25.87%。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出海,国际市场将逐渐成为新的主战场,预计2023年国内AGV企业海外整体订单占比有望突破30%。
在出海路线选择上,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一是前往欧美、日韩等发达市场,用国内激烈竞争环境锤炼出来的成熟方案和服务优势抢占市场。二是到电商、物流行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的东南亚市场,凭借高性价比打开销路。三是紧跟“一带一路”等政策,打差异化策略,在中亚、俄罗斯等地掘金。
在出海方式上,移动机器人企业主要是在目标市场建设本土化团队;或是跟随国内客户的出海脚步,与当地团队合作,快速拓展新市场。
当前,真正在海外站稳脚跟并获得持续正向反馈的厂商仍是少数。海外渠道建设带来的巨大开销,持续考验着企业的现金流稳定性。
GGII表示,对处于起步阶段或规划阶段的企业来说,需要明晰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市场,制定可执行的目标,更注重产品与交付质量。
03
新能源一枝独秀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由于下游应用市场各行业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移动机器人市场增速有所回落,2023 年移动机器人出货量为 10.28 万台,同比增长 26.25% 。
其中,新能源领域表现优异,尤其是光伏行业,堪称一枝独秀。GGII预计2023年光伏行业AGV销量将达到1.9万台,同比增长超100%。
同时,为深入了解下游应用行业。高工移动机器人团队走访调研了十余家光伏企业,深度了解了光伏产业上下游智能智造的机遇:
(1)光伏材料、设备供应商受到光伏行业波动影响相对小,目前还处在扩产期。
(2)整体来看,材料厂商工序短,绝大部分都会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尤其是前段配料环节等,整体自动化建设程度还可以。
(3)后段的收卷、打包环节,依旧还是半自动为主,一条产线需要2~3个人工支持。许多企业向高工移动机器人表示,这部分环节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打通这一环才能更快地走向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但目前市面上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案例。
04
融资风潮遇冷
2023年,资方仍处于“躺平”状态,企业盈利难、融资难等问题依旧凸显。
据GGII统计,2023年共发生34例融资,融资额30.05亿,平均单笔融资额0.88亿。
从融资数量来看,虽然已经接近2022年水平,但融资金额和单笔融资额相差甚远。可以看出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投资方谨慎态度上升,移动机器人企业获得大额融资的难度加大。同时,资本市场上的钱进一步向头部公司聚拢,“马太效应”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投融资市场呈现“民退国进”的趋势,大部分融资项目背后均有地方政府及国有资本参投,全年地方政府及国有资本产投项目数量占比近56%。
05
人形机器人异军崛起
人形机器人的热度,从年头烧到了年尾。
前有优必选敲钟上市、“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创立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推出首款通用人形双足机器人H1,后又有小鹏鹏行与科大讯飞同时公布旗下的人形机器人产品、而科技巨头亚马逊还宣布在其仓库中引入人形机器人Digit落地试用。
政策层面也不断传来助力。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到,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两大发展目标,以及围绕技术、产品、场景、产业生态、支撑能力展开的五大重点任务。
在人形机器人进展飞速的同时,一批相关的核心零部件厂商整体受益,不少零部件厂商纷纷扩充产能抢占市场。
而进入四季度,人形机器人落地的进度正在加速。10月,亚马逊宣布将人形机器人Digit引入仓储物流场景。12月,著名物流合同公司GXO也引入了Digit,在佐治亚州 Flowery Branch的SPANX工厂进行物流任务测试。
06
无人叉车热度高涨
中国移动机器人今年的细分品类中,无人叉车增长势头迅猛。
2023年在移动机器人整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无人叉车成为带动移动机器人增长的主要产品类型,GGII预计2023年全年无人叉车市场预测销量1.8万台。
高工移动机器人认为,有三方面因素助推赛道快速增长。
一是下游对无人叉车的认知度上升。叉车是最常用的工业车辆之一, 无人叉车作为叉车的“智能无人化”升级版,下游对其接受无门槛,认知度高。
二是无人叉车还有广阔的替代空间。
据GGII的数据,此前国内无人叉车渗透率不足2%,处于极低水平,每1%的替换空间都意味着接近万台的出货量。多名业内人士表示,5年之内,无人叉车渗透率达到2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可见其未来发展潜力之大。
三是随着技术成熟与多企业竞争,无人叉车大幅降价。
GGII 数据显示,2017 年无人叉车均价接近 55 万元,到 2022 年均价下降至20万元(含系统),大大缩短了下游客户购置无人叉车的投资回报周期。
07
零部件核心能力进化
移动机器人企业中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控制器、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
近年来,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提速,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三大核心零部件均有较大程度的突破。
2023年,面对曾经的“卡脖子”难题,政策与企业都在助力如何走入新阶段。例如各地发布的相关机器人政策中,大部分着重强调了要增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等产业基础能力。
企业方面,不少相关零部件企业表示今年加大了研发资金、人才方面的布局和投入。目前核心零部件正朝着集成化、一体化和小型化、轻量化发展。例如伺服电机实现了驱控一体化,将“电机+驱动器+减速机+轮子”高度集成,缩减占用空间的同时,保持高响应速度、高定位精度等优良特性。
08
各大巨头跨界入局
今年以来,小米、华为、字节跳动、网易、美团等科技巨头,在“投资+自研”两方面,纷纷押注移动机器人赛道。
此前,高工移动机器人曾报道过科技巨头入局机器人的三条路。
一、以微软与谷歌为首的前沿尖端类,成立研究院关注机器人领域,相比起商业化落地机器人,对软件算法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更感兴趣。
二、以特斯拉为首的工业制造类,凭借本身制造基础,明确以商业化落地为目的,机器人将作为产品对外发售。
三、以亚马逊为首的自用类。亚马逊在移动机器人场景引领上走在前沿,目前亚马逊机器人在其全球仓库和配送网络中部署了超过75万台机器人。这类企业本身盈利并不是来源于出售机器人,而是希望通过机器人为其主营业务降本增效。
跨界而来新势力们,是否会搅动移动机器人市场风云,我们拭目以待。
09
现金流备受挑战
资本冷却、下游需求遇冷的环境、严苛的项目工程付款模式,让移动机器人企业的现金流岌岌可危。
针对“回款难”这一严峻的问题,高工移动机器人曾做过分析,由于移动机器人大部分下游行业需求紧缩,订单高度集中在几个赛道内。致使移动机器人企业扎堆往几个火热的赛道跑。
内卷之下,也让大客户占据了主导地位,价格战加剧,严苛的付款方式也随之出现,譬如“0091”等付款模式。
由于付款方式苛刻,参与移动机器人项目的集成商往往需要垫资,由此加剧了移动机器人的现金流稳定性问题。
身处其中的移动机器人更需要做的,是专注于自身优势行业的沉淀,不断优化机器人的各项软硬件,构建起自己的护城河,提高盈利能力,并关注整个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保持充足的现金流,或许才是这场“耐力赛”的致胜关键。
10
冷链物流剑指2024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场景,对移动机器人存在刚性需求。
首先是冷库内环境恶劣、劳动力的短缺,促进“机器代人”需求增加。在冷库低温环境中,员工长期作业,伤害较大,大量冷库都面临着工人短缺的困境。
而移动机器人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减轻低温环境对员工的伤害,还能减少冷库的开关门次数,降低冷库能耗,帮助企业释放库内人力,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智能化。
对移动机器人来说,冷链物流也还有大量需求待释放。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需求总量预计达到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链物流总收入预计达到5170亿元,同比增长5.2%;冷库总量预计达到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
而目前冷库容量还存在较大缺口,许多一线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冷库,时常处于满租甚至爆仓状态,资源紧张。
2021年,《“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短期与中长期发展目标。如今,全国31省市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以鼓励企业投资冷链物流。
农夫山泉23-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岗位
5152 阅读益海嘉里(金龙鱼)2025校招供应链、物流储备生
4576 阅读顺丰社招运营经理;B端销售;仓储管理经理;支付业务负责人;客户管理岗等
4523 阅读特斯拉智能制造校招专项:24-25届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4422 阅读盒马社招运输经理;店仓管理专员;仓储业务物资管理高级专员;店仓经理
4278 阅读京东社招项目运营岗;客户体验分析;配送运营岗;客户经理岗;营业部负责人岗
4265 阅读华润啤酒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管培生
4096 阅读曼伦2025校招供应链物流岗位
3977 阅读亚马逊全球物流团队「物流销售岗位」热招中
3865 阅读KK集团2025届全球校园招聘供应链岗位
379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