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医疗的「全面国产」。
2020年1月,新冠疫情期间,用于肺炎影像学诊断的CT扫描设备需求量暴增。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之初,GE医疗的一台深度天眼CT机被要求在两天半时间内下线并从北京运到武汉。
根据资料显示,一台GE医疗的CT机设备需要6000个零部件,生产和出厂需要2到3周才能完成。在国际空运运力不到原先的50%的2020年1月,这一任务绝难完成。
“当时雷神山医院要求我们的深度天眼CT机两天半到场,在没有封顶的时候设备就要装进去。如果没有国产化,这个速度是完全做不到的。”采访中,GE医疗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向36氪感慨道。
作为最早植根中国的全球医疗设备巨擘之一,GE医疗自1979年开始在中国正式开展业务。1991年,GE医疗与原航天部和卫生部在北京合资成立了GE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 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到今天,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已发展成为GE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覆盖CT、X光机、手术机、乳腺机等数十款产品,供货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每3台GE医疗销售的CT扫描设备,就有2台产自北京。
陈和强告诉36氪,在过去的40多年的时间里,GE医疗持续开发本土供应链、壮大本土研发团队,不断推进「全面国产」战略。
供应链全面国产
绝大部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初期,不可避免会经历在成本因素驱动下探索本土化的过程。在走过了“平价替代”时代后,GE医疗深刻解析中国市场需求,敏锐洞察到行业趋势,一方面积极布局从产品到零配件的全面国产计划,另一方面,培养并扶持本土供应商,进一步推进供应商走向国际化和世界一流品质,从而推动从点到面的供应链全面国产。
陈和强表示,GE医疗要求自己的供应链制造与供应的品质必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要实现国产化,必须首先推动供应商的国际化和品质提升,帮助他们从小公司变成国际大企业的关键零配件的供应商。
“在这过程中,GE医疗通过将精益的管理方法和百年的专业沉淀分享给上游供应商,在带动供应商提升效率的同时,又提升了供应商水平从而服务更多的客户,把整个中国的医疗器械制造水平提高上来。”陈和强说。
目前,在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其生产的医疗设备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5%,一些主导产品甚至超过这个比例。
在无锡, GE医疗用了25年的时间在长三角打造了一个以无锡工厂为圆心、200公里为半径的供应链同心圆,带动并培养了300多家在超声和生命关爱设备领域领先的上游供应商。
深刻洞察中国市场需求,打造中国研发和应用工程师团队
「供应链国产化」的下一步,则是针对中国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研发。
目前,GE医疗中国的研发和应用工程师团队超过千人。
陈和强表示:“全面国产简单的说就是从经济型到高端产品,全系列、全链条等维度为中国客户提供贴合中国市场和病患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这种全面国产不仅体现在生产研发上,还有GE医疗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本土化定制功能。陈和强告诉36氪,雷神山医院用的深度天眼CT所具备的“AI自动定位系统”“隔室操作功能”的开发就是完全基于中国的临床需求,而研制的。
疫情爆发初期,肺部的CT检查也是临床判据患者是否新冠肺炎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医疗机构投入大量CT机后,如何避免医患接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成了问题。
基于这个痛点,GE医疗本土团队开发了隔室和远程等相应功能,并且迅速投入市场验证,大幅提升了检查效率,并降低了医患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推动「全面国产」战略之外,GE医疗能够在疫情期间跟上 “雷神山速度”,数字化时代的「精益生产」更是必不可少。
陈和强向36氪表示,数字化和先进制造是精益生产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生产环节,首先,GE医疗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优化平台,连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使所有的信息流都能够实时跟物流进行匹配,保证信息的高速流转。
比如,通过应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UWB),企业可以将物料流实时自动转化为信息流,让物料在生产范围里面的流动受到实时监控。
GE医疗生产现场
当工厂物料没有及时补充到位时,系统就会报警,触发上游补料的人员,基于层层报警的机制,打造可靠的生产线,确保产出的可预期性。
其次,通过将云技术、自动化、数字化及人工智能运用到生产制造,各大工厂的生产线可以不同程度实时捕捉产品与设备的工业参数并将其数字化。
这些生产数据经过云端,传输至车间显示屏等多种平台,让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能够实时监测生产状态,把控整体工艺与产品质量水平。
而开发人员、工程师和数据专家则能够在更大范围的工业解决方案层面展开合作,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
在组装环节,GE医疗通过将应用数字力矩扳手与数据采集系统互联,实现装配环节过程数据的实时自动反馈和监控,提升溯源数据的可靠性,为生产运营数据监控与分析、运营效益的提升提供的数据支持。
而在测试环节,GE医疗中国运用自主研发的Auto-T自动换模测试机器人、AI人工智能影像比对系统、人机协同测试机器人、自动化配料系统等“智慧机器人”,实现设备检测和参数标定过程的无人操作,在提升产品的质量可靠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
GE医疗测试车间
据陈和强介绍,其北京工厂建造的智能化测试隧道,一年可以测试2000多台的手术机。这条生产线上只需要十几名工人就能够正常运作,相较之下,传统生产线需要超过500名员工。
结语
在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进国产化进程无疑是GE医疗这样的跨国医疗企业的重要探索方向。
陈和强告诉36氪,“今天的国产化已经不是过去理解的简单引进、吸收、消化”。随着“中国制造”的不断提质升级,通过产品、供应链、创新方面本土能力的全面提升,跨国外企们也将为“中国制造”增加新的注解。
农夫山泉23-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岗位
5229 阅读益海嘉里(金龙鱼)2025校招供应链、物流储备生
4611 阅读顺丰社招运营经理;B端销售;仓储管理经理;支付业务负责人;客户管理岗等
4544 阅读特斯拉智能制造校招专项:24-25届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4471 阅读盒马社招运输经理;店仓管理专员;仓储业务物资管理高级专员;店仓经理
4334 阅读京东社招项目运营岗;客户体验分析;配送运营岗;客户经理岗;营业部负责人岗
4300 阅读华润啤酒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管培生
4131 阅读曼伦2025校招供应链物流岗位
4019 阅读亚马逊全球物流团队「物流销售岗位」热招中
3942 阅读KK集团2025届全球校园招聘供应链岗位
387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