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高低对制造型企业的运营有重要的影响,制造企业走向精益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都需要将物流服务同步提升。其中除了企业内部物流的不断改善外,也需要外部物流跟内部物流形成很好的接口,最终在物流与制造供应链体系中形成流程一体化、技术一体化、收益一体化和成本一体化的高度融合。我们以三方物流为例构造制造型企业采购物流(运输、三方VMI仓以及配送至线边仓的环节)一体化模型,当然,也可以扩展至内部物流环节。供参考
一体化的模型结构
图:不同阶段下的收益、成本、业务与技术
1收益模型
从单一的物流功能性服务收益,如运输、仓储等,转向以一体化物流服务商提供解决方案为主导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并增加物流技术、供应链金融等增值与衍生收益。
2成本模型
将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包括供应商、物流商和制造商)与物流运作中的资源要素投入进行解耦与关联,使得物流活动的决策可与企业财务管理相关联。
3业务模型
以制造型供应链物流运作为基础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在此基础上迭代精益化,并形成可持续改善的业务体系,并可导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
4技术模型
以信息化为基础,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目标的技术架构,包括计划与调度模型、大数据运算、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设备等。
模型中的要素结构
图:模型要素拆解
1场景与阶段
采购(入厂)物流一体化场景中的角色包含供应商、制造商和三方物流商,是多方协作的一个物流活动场景,同时整个场景中的物流运作能力建设,分为1.0:标准化,2.0:精益化,3.0:数字化和4.0:智能化,最终对接智能制造体系。
2不同阶段下的服务与收益
同时,在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物流服务与供应链收益模型,首先从功能性的物流服务到物流收益,延伸一体化后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再提升至可“超强感知、明智决策和快速执行”的数字化物流服务与收益,最后通过技术和管理迭代至智能化、无人化的服务与收益。
3不同环节中的成本要素
供应链中不同的角色方,如供应商、制造商和三方物流商都有自己的成本核算体系,在成本核算体系基础上整体报价。在角色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往往是一个总成本的核算与报价,如原料供应商向制造提供物料总的采购价格,而其中可拆分出物料的采购成本、物流费用和库存成本,通过一体化物流体系中由于分工细化、作业精细化以及技术和管理的迭代可以整合供应链中的资源进行更好的降本增效,或者扩大供应链收益。当前,前提是需要将成本要素进行拆分再与资源投入和业务流程进行更好的融合。
4业务流程与技术
在一体化物流与供应链中业务流程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更强的灵活性与调度能力,首先是将有效的业务流程拆分得足够清晰,如拆分不同的作业环节,再将作业环节拆分到流程细项中。然后在这些流程上叠加精益管理与技术,如计划与资源调度的模拟分析,资源瓶颈的感知与决策分析等等。下图为不同阶段下需要迭代的技术示例。
图:不同阶段下的各环节中的技术需求
京东物流辽宁省京东帮服资源招商
1484 阅读年营收2万亿、净利润下滑至90亿,大宗供应链五巨头业绩出炉!
1422 阅读两大物流国企成立合资公司,意欲何为?
1047 阅读行业首创!52名卡友数字人集体亮相
954 阅读物流企业销售激励背后的秘密
812 阅读深圳首发!顺丰同城与肯德基推出无人车智能配送服务
860 阅读运满满江浙沪上线“即时单”业务,打造极速货运新体验
839 阅读AI赋能车轮上的声音 路歌第十一届“5·2卡友节”圆满举办
791 阅读破局与重生:传统国际货代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战略突围
845 阅读关税大战遇上全球供应链:苹果公司深度研究与战略推演
73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