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疫情爆发至今 ,我们经历的每一天都不同寻常。闭门不出几乎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全民抗疫的大作战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默默逆行的行业人——在空寂的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和外卖骑士们负重前行,全副“武装”,行走和奔波在前线。
他们不是“钢铁侠”,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会害怕。我们当然不希望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出事,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先是深圳一名外卖小哥被感染和确诊,14天潜伏期内,这位小哥一直在送外卖;之后哈尔滨又有一名快递员确诊,潜伏期内同样在多个地方收派快件。
因为流动性强,接触人群广,疫情之下的快递/外卖小哥就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不确定性”存在,心有忌惮,但又离不开。
尽管有专家指出,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食品直接来传播的风险较小,在妥善处理的前提下,在家收外卖快递是安全的。但随着疫情蔓延,很多小区和街道直接采取了“封路”的方式,甚至拒绝快递小哥入内。
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控制,目前还没有清晰的判断或预测,但可以想象,如果疫情拐点没有来临,快递网络始终不畅,对快递行业将带来十分严峻的考验。
一方面,由于疫情期间限制出行,庞大的线上生活需求,带动了线下庞大的配送量。另一方面,快递/外卖小哥长时间在外奔波,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感染风险,也对服务的客户造成一定的影响。
矛盾与重压之下,众多快递企业也开始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动作就是——无接触配送。通过减少或避免快递/外卖员与消费者之间的接触,来保障双方的安全。
疫情当前,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切断疫情蔓延的最佳方式。“无接触配送”的本意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一条基本的核心要义就是避免直接接触,不见面,或者在见面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形式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送货入柜和投递入柜。
除了我们常见的智能快件箱,外卖领域也开始了类似的尝试。比如美团最近批量投放外卖柜,丰巢在湖北、北京等地也开始试行快餐入柜。每日优鲜也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南京等地开始铺设无接触配送存放点。
二是约定投递,客户自提。
具体讲就是消费者在下单的时候,同时将可以接收外卖或货物的具体地点进行备注,外卖员和快递小哥根据消费者的备注“按址配送”,之后消费者自取即可。
以饿了么为例,1月30日至2月3日的统计数据显示,这期间全国共产生了6.6万个“无接触配送”外卖订单。在这些订单中,让配送员把外卖挂在门把手、放在门卫室和门口鞋柜是消费者的三大主要选择,占比分别为65%、14%以及9%。
三是有距离配送,1米外签收。
对于不方便自取,或者必须当面签收的货物,快递员在配送的时候,除了事先做好消毒处理以及佩戴口罩外,货物送达和等待签收的过程中,要始终与客户保持1米或者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最大程度降低人传人风险。
截至目前,美团、达达集团(京东到家)、盒马、饿了么、苏宁物流、天猫超市、菜鸟裹裹、每日优鲜等都出台了各自的无接触配送标准;诸如肯德基、麦当劳、喜茶、星巴克等餐饮连锁企业也正在全面推行无接触配送;部门地区的一些大型商超、商城等在转战线上销售和营业后,最后一公里依托的也是无接触配送,甚至联合起来共同倡议这种新方式。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对这种新配送模式予以肯定和认可。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相关部门在介绍相关情况时都提到了无接触配送,建议商家配套使用,同时呼吁消费者理解和接纳。
可以这么说,疫情期间,绝大多数2C的业务,尤其是在到家式的宅配领域,无接触配送已经成为刚需性的标配。
危机之中,无接触配送未来发展方向已隐现。在老鬼看来:
所谓的“无接触”,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无人化”或者说“去快递员化”场景的大面积应用。这里面,除了收派习惯的养成,还包括运力构成和模式的应用与改变。
因此,如果这种取派方式能够得到延续并进一步普及,对快递末端生态的影响将是深刻而长远的。
影响1:消费者收派习惯的养成
无接触配送背后的快递入柜也好、投递到站也好,这种自取自提的收件方式,对末端快递网点的经营至少可以带来三大利好:
一是极大提升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
二是降低末端派送的成本,如人工等;
三是能够有效减少因为无法“送货上门”带来的相关投诉和罚款。
上述三个利好落地的同时,末端网点也才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自己的门店,比如拓展更多的本地生活服务,提供更多的便民举措,进而提升服务体验。
末端的竞争和生态演变,也会越来越良性。
影响2:末端运力形态的改变
一般来讲,在末端派送上最常见的就是“人+车”式的运力组合,即一个快递员/外卖员搭配一辆电动车,走街串巷,如是往返。
这次疫情下,更多的新运力形态开始找到用武之地。我们看到:京东物流的无人车已经在武汉街头穿行;菜鸟的无人车也开始在医院扫楼;顺丰的无人机也正式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运送急用物资。
如果说“人+车”的传统运力组合是拼体力、拼经验,那么以无人车、无人机为代表的新运力形态拼的就是智力和算法。
新的物种已经诞生,正在裂变。
疫情之下,“无接触配送”正在按照现有的路径延展空间、并开拓新场景,同时加强快递行业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协同是解决之道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无人机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用来消毒,如果空域限制和政策能够开放,规模化投递包裹或运送物资也完全不是问题。
除此之外,在快递转运中心基本实现自动化后,随着疫情的倒逼,网点公司的自动化也将大大提速,那些能够减少人力参与的设备,如自动分拣机、伸缩机、自动装卸设备等,都将迎来利好。
网点收派中“去快递员”化的驿站、第三方代收代发平台以及叠加零售、本地服务等商业形态为一体的门店,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新时代。
随着快递企业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快递业务量肯定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增长。问题来了:当疫情结束,无接触配送的服务方式是否也会随之而淡化?现在热议和期待的“无人化”契机,是顺势而生的真机遇,还是昙花一现的伪需求?
从用户角度来看,作为疫情下的一种应急服务方式,虽然目前无接触配送尝试所能解决的问题还很有限,但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启发性。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疫情结束后,无接触式配送在本次疫情结束后深入人心,这种服务方式也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长期以往,不但将成为人们下意识的行为习惯,甚至这种服务的精细化程度还会成为客户选择快递服务时的一项重要指标。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从长期来看,本次疫情对快递行业带来的影响也未见得全是坏事,行业合作创新、企业自我迭代升级都在疫情期间得到爆发和提速。
随着无接触配送服务方式逐步获得客户认可,快递行业的参与者势必加快智能快递柜、无人机、无人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速度,从而进一步夯实基本盘,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快递小哥对“无接触配送”也是喜闻乐见,不仅提升了派送效率,还能减少与客户之间的“正面冲突”,何乐而不为?
不过大力拓展无接触配送业务,并将相关业务做大,对快递企业而言是更大的考验。一定程度上,这跨出了单个快递企业的能力区间。以快递柜为例,尽管菜鸟、中国邮政以及各大快递企业纷纷推出自有品牌快递柜,快递柜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但还存在诸如相关服务标准缺失、场地进入阻力、盈利模式不清晰以及消费者投诉等痛点。
因此,无接触配送想要持续发展和推广的难度会很高,更多延伸场景的应用需要全行业资源共享,才能协同推进。不论如何,也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始终相信——
任何一个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关于春天的梦想。
【社招管理岗】最新宝洁全职管理岗位合集
6030 阅读特斯拉智能制造校招专项:24-25届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5045 阅读中远海运特运启动2025校园招聘~
4766 阅读亚马逊全球物流团队「物流销售岗位」热招中
4649 阅读SHEIN 100+热招岗位等你投递
4513 阅读申通仕官生招募计划(2022-2024届均可投递)
4138 阅读实习丨顺丰集团速运上海区实习生招聘全面启动!
3954 阅读亚马逊 “高阶职位”来袭,抢先投递!
3737 阅读SHEIN社招资深物流运营专员;战略经营分析专家(供应链);仓储经理(英语);资深供应商管理专员(物流);资深经营分析师(履约)
3781 阅读中通快递25届校园招聘物流运营、物流网络等岗位
3508 阅读